媒体艺院

浙江文化信息网:浙江培养戏曲青年演员有声有色

出处:浙江文化信息网  文字:杜俏俏 杨晓浤   时间:2014-07-29
字体:放大 缩小

浙江文化信息网7月29日讯:

     每年最炎热的夏天,总有一个班在杭州钱塘江畔高教园区火热开启。高温下,密集型、高强度的综合集训,被历届学员们戏称为“淘宝地”、“炼金炉”,这就是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
  “这次是来整骨头了”
  7月25日,“新松计划”第九期青年表演人才(戏曲老生)高研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班,来自京、昆、越、绍、婺、瓯、姚、高腔、乱弹等不同剧种的25名青年戏曲演员,将通过专业学习、专题讲座、艺术观摩、论文写作、教学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接受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
  本期研修班特邀“麒派名家”陈少云和有“菊坛第一武生”之称的奚中路前来授课,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等也将作专题讲座。
  “老生的‘文’和‘武’区别在哪里?所谓文‘贴’武‘冲’,劲头儿上就有讲究。”开班当天,奚中路就拉开了功架,“脚必须跟棍儿齐,而且两者间的距离就得是一指宽,多了少了都不成。”奚中路教学很讲究,一招一式绝不马虎,“戏曲演员的学习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老生演员要文武兼备。”
  陈洋是杭州黄龙洞越剧团的一名演员,身材高挑、大眼睛、樱桃嘴的她很难跟老生这个行当联系起来,对于这次学习,陈洋有些忐忑。“越剧女老生通常以文戏为主,这次研修班强调的是文武双修,选用了一些武戏,我很紧张又很期待。”陈洋笑着说,“这次可真的是来整骨头了,要学的内容可真多,不过,这样的学习很能打开眼界、加强能力。”
  “为了留住人才,我们不惜成本。”
  人才荒,是全国戏曲院团都面临的问题,招生难,招进来想留住人更难。“为了留住人才,我们不惜成本。”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除了加强理论、专业的培养外,为青年演员提供演出平台也至关重要。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每年演出600多场,其中下乡演出近400场,“提供演出平台,以戏带功,提高演员的积极性。”
  据了解,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前后已有近20人参加过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而通过强化培训学习,浙江的一些青年演员正逐渐成长为尖子人才,在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获得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演员的越剧新秀;有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昆曲魅力的曾杰;有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的罗戎征;还有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瓯剧演员方汝将、获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榜首的婺剧演员杨霞云等。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范益松表示,当前青年戏剧演员缺少艺术实践和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举办这样的研修班,对于提高戏剧人才素养、增加戏剧人才贮备,很有意义。
  “在浙江当一名青年艺术表演者十分幸福”,曾经执教全省青年表演人才(戏剧花旦)高级研修班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认为,浙江省文化厅对于青年表演人才的大力扶持之举令人振奋,值得向全国艺术界推广。
  “戏曲演员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戏曲演员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尖子人才是各院团生存发展的脊梁,戏曲高研班在发展中不断推出拔尖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成功经验。” 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越光说。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以及文化体制的冲击,使基层院团后备人才出现了断层,从而造成了戏曲发展的危机。”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表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浙江省文化厅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高级研修班、青年演员大赛等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则采取了扶持各个院团和院校进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小百花班”,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的 “男女合演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的“代字辈”等。接下来,浙江省文化厅还将推出舞蹈创作、编剧等扶持计划。
  据了解,“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创办9年来,已有小生、花旦、老生、武生、武旦、丑等多个行当,来自全省31家戏剧院团9个剧种的近170名青年演员参加。历届研修班共邀请汪世瑜、梁谷音、刘琪、赵麟童、逯兴才、奚中路、张善麟、王立军等几十位戏曲名家担纲主授。同时聘请刘厚生、孙毓敏、杨小青、茅威涛、罗怀臻、何志云、刘慧芬、金星、白燕升等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提高学员理论修养、表演技能和从艺道德,使青年演员成为新型创作型青年戏曲表演人才。

(奚中路在教学。 王 波/摄)

http://www.zjcnt.com/content/2014/07/29/233471.htm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中国文化报讯:九年新松忽成林————浙江着力培养青年戏曲演员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