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心的守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心理防护指南

出处:学工部  文字:  编辑:王玲瑛  时间:2020-01-30
字体:放大 缩小

     农历新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全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时更新的疫情动态总是让人“心慌慌”,因为这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除了在现实层面听从专家建议服从组织安排之外,还应该在心理层面做好个人的心理调适,这在疫情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和过度反应

在“家里蹲”的日子里,

你是否随时刷新微博查询疫情动态?

你是否因害怕被感染而感到恐慌?

你是否因焦虑不安而感到咽干舌燥、头晕乏力,

并根据疫情症状“对号入座”?

你是否因无法陪伴亲人而感到内疚?

你是否因为劝爸妈戴口罩无用而感到心急?

……


     上述这些在认知、情绪、行为和躯体方面的反应都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即应激反应。轻中度应激反应是我们应对非正常情况下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危机后一周内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影响社会功能。

     但重度的应激反应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使我们无法完成个人的职责或工作,症状反应持续4-6周甚至更久仍未消失,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防护层被攻破,身体便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情况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和精神医学治疗。

心理防护指南

      为帮助普通群众做好个人心理调适、从容应对疫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普团队从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给出了专业建议:

一、认知: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扭转灾难化思维,只需三个步骤来实现:

(一)识别扭曲思维,把担忧的问题转换成肯定陈述。比如把“如果疫情失控怎么办?”换成“我担心疫情有失控的可能性。”

(二)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担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出现疫情时,有过失控吗?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的每日资讯中,正面信息多于负面,我们需要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

(三)用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合理应对。



二 、 情绪: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

     适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我们服从命令听指挥,积极应对疫情危机,若果意识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就需要做自我调节:

(一)与家人朋友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腹式呼吸法等)、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

(二)选择“主动式休闲”充实自己:下棋、看书、烹饪、get新技能等都是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三、意志: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经典的心理学棉花糖实验研究发现, “延迟满足”虽然需要当下容纳对诱惑的渴望,却能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我们原本计划春节回乡团聚、外出旅行,疫情发生后,我们必须取消计划居家生活,或许会感到失望、遗憾,但不妨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选择推迟满足感,就有可能得到“两块棉花糖”:

(一)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获得拥有健康身体的长远回报;

(二)体验人生两大惊喜“劫后余生”、“久别重逢”,有机会与家人朋友享受长久的幸福。

四、行为: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

     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可注意:

(一)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

(二)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为重要的。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

心理援助

(校内咨询)


当你感觉有需要时,请通过以下QQ号及时联系校内专兼职心理老师:

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钱玉玲老师1016071049

戏剧系:

王玉簪老师183125776

音乐系:

陈丽丽老师543504683

舞蹈系:

王芳芳老师476944864

美术系:

胡晨菲老师49950928

影视技术系:

沈霄媛老师381614512

文化管理系:

宋煜老师250076218

(社会咨询)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疫情防控阻击战,浙艺在行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