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院

文旅中国:艺术 | 仁义之道天下扬

出处:文旅中国  文字:骆蔓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1-11-07
字体:放大 缩小

    初冬夜,记者在杭州临平剧院观看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师生们的演出,其中越剧小戏《子在渡口曰》由学院支涛教授导演。在近20分钟时间里,通过5位演员及众弟子以强烈的虚拟化戏曲特征可圈可点的表演,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了一场赋予新时代内涵的解读与探求,带给观众不一般的审美情怀。

微信图片_20211109093551.jpg

《子在渡口曰》是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综观全剧,该剧将深刻的人文思想融汇于丰富的戏曲语境中,兼具轻松诙谐的艺术特色,由青年演员和学子来表演,无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助益良多。记者以为,有三点值得借鉴:

首先,是志趣不同的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富有戏剧性。孔子受卫王邀请,在子路、子徒、秦冉的陪同下要渡河赶赴卫国,泊舟岸边的船家渔父却竭力阻扰,并想用道家逍遥思想说服孔子“修订今生”,孔子却道出“心中已知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抱负。渔父被孔子执着的追求、无悔的信念所打动——“高士固有逍遥之资,孔丘我只求无愧于心”,终于助他们过河。这一场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一方代表着以“仁”为中心的儒家,一方代表着以“道”为核心的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他们的思想学说存在着明显差异,但这些差异只在于儒道两家关注的问题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也构不成激烈的冲突。这一场矛盾的和解在情理之中,却也折射出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

剧中的这条河可以说是现实中挡道的河流,也可以看成是精神世界里思想的河流。孔子在河流的这一头,慷慨激昂、心急如焚,只因为容不得“人相恶良知泯灭”“礼乐崩道德沦丧”“狼烟起华夏分裂”“战火飞生灵涂炭”,他半世奔波在路上的殚精竭虑,为的是在乱世中寻求一种新的和谐秩序——这是何等感人肺腑的追求。

其次是剧中人物彰显的人性力量,具有震撼性。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终生以恢复文化传统为己任,并以发扬光大这一文化传统为职责。剧中,面对渔父的诘问:“你的儒学会因你而兴,因你而败。你想过吗?你明白你要承担的责任吗?”孔子斩钉截铁地回答:“纵然成事在天,然匹夫不可夺志也。”常识告诉我们,人,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人心向善则社会向善,人心向恶则社会向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而翘起这个地球的支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子在渡口曰》里的孔子,是在周游列国的史实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一个真实而诲人不倦的夫子形象。他勤奋好学、开馆授徒、奔走列国、整理古籍,为自己的理想和文化理想奋斗了一生;他坚守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抱负,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骨气。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有影响力的私人教师。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一切人开放,开启了一个教育平民化的时代,冲破了少数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剧中,通过渔父之口让观众得知孔子身边聚集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庞大的传道受业解惑圈子可见一斑。而正是这位孜孜不倦的传道者,使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赓续,其丰功伟绩不言而喻。

虚构的三个性格鲜明的弟子子路、子徒、秦冉也各有特点,成为孔子实现梦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老顽童式的渔父则是一颗自由的灵魂,他不拘于常,又不乏可爱仗义的一面。特别是当戏演到高潮,渔父、众弟子与孔子达成共识,同舟共济去共克时艰,孔子跪在船头奋力划桨的勇士形象,子鲁、子徒、秦冉在孔子身后两侧奋力划桨的同心同德之势,渔父在船尾掌舵坚定方向的意气风发,他们组成的这幅人物群像谱,和谐共存、意蕴深邃,富有启迪性。最后,画外音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振聋发聩,这是何等崇高的担当精神!

第三,是将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小戏中,凸现地域特色,增强了可看性与趣味性。越剧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诞生于浙江绍兴嵊州市施家岙的我国第二大剧种,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其优美动听的声音,真切动人的表演,蕴含江南的灵秀之气,为此,越剧常以表现才子佳人的故事类型为主。《子在渡口曰》却将视线投注到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身上,创造性地将正统的儒家文化题材用越剧形式来表现,让越剧明快清新的艺术特色与儒家思想深厚的内在力量碰撞融合,在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演绎中将孔子塑造成一个亲切、幽默、平易近人的老者,不仅将儒家思想阐释为通俗易懂的为人处世之道,还通过接地气的对白拉近相隔两千多年的时空距离。在舞台表现上,该剧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虚拟性特色,将儒家思想的表达自然地融入进越剧的唱念做表中,使彼此相得益彰。可以说,这是一场富有探索性的创作,一方面拓宽了越剧题材的选择范围,丰富了越剧作为较年轻的江南地方剧种的艺术品格;另一方面也为儒家文化与戏曲文化互为平台、共谋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令渔父贪杯的同山烧酒,出自浙江绍兴诸暨市同山镇,那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制这种烧酒,其酒浆醇厚甘滑,入口却刚烈如刀,但散得快,绝不上头。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同山烧的生产就起源于越国时代,古时称秣秫烧。由于同山烧酒含有独特的色、香、味,在全省范围久负盛名。2009年,同山烧酿制工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中孔子的扮演者演唱的一段越剧唱腔(也是全剧唯一的一段唱),铿锵而有力,悲慨又激昂,令人陶醉;一百余岁的渔父以高士形象示众,却迷醉在同山烧诱人的酒香里,博人啼笑,情趣顿生。

一出小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钟灵毓秀的风土人情、矛盾冲突的多元化解,更让观众看到了创作团队匠心独运背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https://www.ccmapp.cn/ccmapp3.0/index.html#/shareDetail?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7bdccef4-4411-40b6-9c02-652875631186&terminalid=undefined

1636422007(1).jpg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教育丨红色传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红色话剧《清溪谣》⑥:山雨欲来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