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双高建设在路上 | 搭建顶尖教师团队 传承中华戏曲神韵

出处:宣传部  文字:杜俏俏  编辑:王玲瑛  时间:2021-02-01
字体:放大 缩小

       近日,浙艺喜事不断、佳音频传,继顺利进入国家“双高”行列、成功入选省“双高”院校建设单位后,学校又收获喜讯,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文旅部百名优秀戏曲专业专兼职教师通报表扬名单》中,浙艺占有三席。我校报送的著名导演、浙艺戏曲学院名誉院长杨小青,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支涛,戏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周伟君入选,我校特聘教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也位列其中,充分显示了浙艺戏曲艺术专业师资的雄厚力量。

     浙艺拥有六十多年戏曲教育的经验与积淀,是越剧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建校以来,京剧大师、“江南活武松”盖叫天,“越剧皇后”姚水娟,昆剧“传”字辈艺术大师周传瑛、王传凇、姚传芗、沈传琨,越剧名家陈佩卿、张茵等先后在校执教,为京、昆、越、绍等剧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茅威涛、王奉梅、周云娟、张志红、董柯娣、王滨梅等戏曲界领军人物和名家。 


     六十五载不懈耕耘,几代名家来校授课,浙艺持续推进戏曲专业师资建设,实现了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学校制订“浙艺名师”培育计划,实施“浙艺团队”建设工程,打造明德之师、强“力”之师、名导名角名匠之师,推行“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小班化、导师制教学模式,建成“杨小青诗化越剧导演”“郑兰香婺剧传承”“刘建扬绍剧传承”等工作室,聘请汪世瑜、史济华、茅威涛、林为林、曾静萍、周冠均等一批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师为特聘教授,延请王芝泉、张善麟等行业专家、梅花奖名角来校兼课。支涛介绍:“学校不仅吸引大量名家名师参与教学,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名人,孕育出了中国戏剧14朵‘梅花奖’,这些名家又反哺助力浙艺戏曲教学,形成了戏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模式。”她补充道:“尤其令我敬重的,还有浙艺自身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如今,陈天贶、宋普南、俞珍珠、傅伟兴等拥有四五十年教龄的以戏曲教育为终身事业的老教师们依然在戏曲专业课堂执教,引领青年师资成长,共同致力于戏曲教育的薪火承递。


     对名家云集的戏曲教师队伍,支涛从心底里感到自豪:“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行业内有权威、国际上有影响的名家大拿,而且很早就参与到浙艺的教学工作中,是浙艺的‘高端智囊’,也是身体力行在戏曲人才培养和戏曲专业建设一线的推动者、奉献者。与他们并肩奋斗,我们深感荣幸。” 


     邀请名家参与教学的同时,浙艺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以专业带头人建设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培育为重点,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基础,打造结构合理、梯队建设有序的“双师双能”队伍,形成具有较强“团队聚合力、自我创新力、理实统合力、核心竞争力”的戏曲表演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支涛和周伟君就是“双师双能”型教师中的突出代表。

        近年来,支涛以着力推进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工作核心,以深入推进省级优质校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等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如今,学校戏曲专业群成为“双高建设”,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浙艺的戏曲人才培养也由此踏上了新的起点。行政事务工作上突破性的成功,丝毫不能掩盖支涛在戏曲教育模式探索、戏曲创作和戏曲人才培养上的成就。作为越剧界第一位教授,她深感教育与传承的重任,从事戏曲工作42年、从教35年来,支涛为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戏曲人才,她的学生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梅花奖”、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获新人配角提名奖、两届学生参加CCTV“越女争锋”全国越剧青年演员挑战赛获“最佳新秀奖”、参加“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获“金奖”全国第一名、参加刚刚结束的戏曲节目《擂响中华》获第三季总冠军、中国戏曲十大青年领军榜首。育人之外,教学科研方面,她把导演思维引入教学,主张具备导、教、演教师能力的提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越剧表演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导演制教学模式初探》获得省教育厅优秀项目,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越剧唱腔》是全国19所高职艺术院校中入选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参与的《院团合作培养戏曲演员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地方戏曲传承人群系统培养的“三联”模式》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戏曲学院副院长周伟君也是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戏曲创作全面开花的典范。从事戏曲工作35年,她从演员到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担任唱腔教研室主任期间,同时承担着越剧唱腔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研究,担任教学院系负责人,尽管管理的担子更重了,但还是率领戏曲学院教师团队参加全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获二等奖好成绩。作为著名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弟子,周伟君主演的新编越剧《西施断缆》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和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个人先后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浙江省第五、第六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并曾为戏曲电视剧《梨花情》《红粉须眉》、戏曲电影《红丝错》等配唱。

微信图片_20210301123848.jpg

        对浙艺戏曲教育取得的成绩,周伟君有很清醒的认识:“从黄龙洞宝石山到滨文路518号,六十余年来,我们在戏曲传承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没有一代代浙艺戏曲人的赓续传承,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微信图片_20210301123851.jpg

     作为老一辈戏曲人,早在2002年,杨小青就在我校设立了“杨小青诗化越剧导演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创作、研讨交流活动,排演南戏越剧《白兔记》《荆钗记》、创作青春版《红楼人物秀》获得中国戏剧“校园戏剧奖”。而今年近80高龄,却仍执导着一部部戏曲舞台作品,并屡获大奖。身为浙艺人,今年又受邀担纲起学校戏曲学院名誉院长一职,尽其心力来推动浙江戏曲教育发展。她在关心戏曲专业建设的同时,还承担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她培养的大批优秀戏曲演员和教师,已成长为越剧及其他剧种舞台上的中坚力量,也成为戏曲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火种。“人才培养不仅关系到一个剧种的未来,更关系到我国戏曲事业的未来。”杨小青说,“能入选百名戏曲教师,我很开心,但开心并不是因为得到这个荣誉,而是因为看到了党和政府对戏曲教育事业的重视,看到那么多戏曲专兼职教师受到表彰,由衷为戏曲教育事业感到高兴!”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现为戏曲表演专业特聘教授的汪世瑜先生,长期担任着浙艺戏曲表演专业的教学,为昆剧班、小百花班、戏曲高研班学员授课讲学,创排梦幻版昆曲《牡丹亭》并参加(中日韩)戏剧节、俄罗斯青少年戏剧节等,为浙艺戏曲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推进戏曲教学走向国际舞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指出,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浙艺戏曲表演专业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牢牢抓住了“育人”这一核心,学校致力于培养优秀戏曲人才的同时,着力建设和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支涛认为,“修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既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具备高超的技艺技能示范水平与创作水平。此次浙艺师资的入选,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浙艺全体教学工作者的褒奖;既是浙艺“双高”专业群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更是对戏曲表演专业六十余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肯定。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喜报!第四届“敦煌杯”琵琶艺术菁英展演,音乐系学子喜获佳绩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