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校馆合作结硕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项目儿童馆对外开放

出处:文化管理系  文字:魏华琳 宋煜  图片:陈露雯 蒋涵  编辑:杜俏俏  时间:2021-05-18
字体:放大 缩小

传播丝绸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恰逢“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项目儿童馆正式对外开放。儿童馆由文化管理系师生设计团队历时2个月时间,在原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绸商场改造而成。

中国丝绸博物馆儿童馆设计改造项目是文化管理系校馆合作落地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书记薛亮带队赴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研讨,确认儿童博物馆项目合作方案。文化管理系组建了由系主任刘秀峰带队,魏华琳、黄茜、包君伟、孙艺萌、查方兴、高迅等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策展团队。团队以展示艺术设计教研室为主,结合展示艺术策划、展示空间设计、博物插画等课程内容,调动展示专业8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学习与实践。

QQ图片20210519161641.jpg

儿童馆馆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科普展示,通过蚕的一生、植物及蚕桑插画、耕织图等了解蚕桑及织造知识。二是艺术熏陶,通过标本墙等艺术装置让参观者感受蚕桑丝绸织物所创造的无穷魅力,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助力儿童体验,力求一部分装置艺术可以达到多样化的新媒体宣传作用。三是实践体验,参观者在参观了解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萌生出对蚕桑织物的新探索。编织主题、缝纫主题、纤维主题、手绘主题、印染主题等五大主题工作坊,让观者参与互动、体验蚕桑织物的快乐。进而更好地推进发挥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展馆的最大社会效益。

f319d652153af33e89215a0c5eeb626.jpg

该项目设计团队成员、文化管理系展示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包君伟说:这次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学生们通过前期关于博物馆基础知识的学习,再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接收现实空间给予的感官回馈。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日常学习行为不曾遇到的因素开始变成了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场的空间、方向、位置、体量、色彩、灯光、物料、展品等,这些新的“环境语言”开始进入学生们的思考;对于完善资料的收集,确定展示的内容、明确展览的诉求、呈现合理的空间布局等也同样需要真切的投入,结合国丝儿童馆的特殊性发挥我校学生们的展示艺术特长。

儿童馆开放当日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前来参观、体验,家长们表示:“不同于一些普通博物馆,儿童馆里展出的都是小朋友们看得懂、感兴趣的展品,加上现场体验和特色手工课程,学与玩相结合,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乐趣,能更好的理解和学到知识,是培养孩子的最佳场所,给儿童馆点赞!”

据中国丝绸博物馆社教部主任楼航燕介绍,中国丝绸博物馆目前设立丝路馆、蚕桑馆、织造馆、修复馆、时装馆五大展馆,儿童馆建设的构想一方面填补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博物馆教育部分的职责;另一方面儿童馆基于现有五大展馆在各方面知识背景展示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教育展示系统。“此次儿童馆改造项目是在双方社会实践合作基础上的又一新突破,在经费紧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出色地完成了展厅设计与展览布置,展厅焕然一新,展览丰富有趣。馆区还原了从蚕、桑、丝到服饰的整个工艺流程,设置了五大主题工坊,小朋友们也可以来深入体验纺织服饰的乐趣。”楼航燕说。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打造红色经典展览“打卡地”!浙艺纪念《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百年展 暨浙艺原创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展映向建党百年献礼下一篇: